四川大图城市雕塑-028-87088711四川雕塑设计,四川雕塑厂,四川铸铜雕塑厂,四川不锈钢雕塑厂,成都雕塑设计,成都雕塑厂,成都不锈钢雕塑,成都铸铜雕塑厂

搜索
热搜: 雕塑 水晶 资料
注册

A

A

快捷导航
查看: 28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鉴藏高古玉旧气特征探微(转载)

[复制链接]

1573

主题

1808

帖子

1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6432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6-24 21:06: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鉴藏高古玉旧气特征探微
                          山东-国联 王亮 雅凝
                      自古君子常佩伴,炎黄玉魂传佳言;
                      谦谦享誉中天驻,浩然正气照人寰。
   世界有三大玉器中心-中国、新西兰、墨西哥。以我国玉文化时间最久,延续最长,种类最丰富。先民早期玉石不分,加工琢磨方式也较简单;在磨制石器的过程中逐渐认识了玉这种美丽的石头,并学会了剖璞取玉、琢磨成器,早在新石器红山良诸时代已能制作出很精美的玉器。
   考古界发现最早的琢磨玉器距今已有八千二百余年的历史。先民自春秋时代就把精神道德理念与玉结合,“玉有九德”,“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至使华夏民族对玉文化至今情有独锺长盛不衰。
   高古玉与高古瓷的时限概念不同,高古瓷以宋元为下限,高古玉特指汉代以前遗存下来的古玉作品。现在有关高古玉的著述特多,内容浩繁,为便于读者掌握,笔者力图从实用角度,也是在国内外文物鉴定史上,首创性将“文物旧气特征微观鉴别法”用于鉴赏玉器,并将此法用最简明的方式介绍给古玉收藏爱好者!
   随着经济领域开拓发展,高古玉(简称古玉)陆续出土,当然也包括以前未曾面世的类型;因此,有必要在鉴赏文物活动中,突破旧有理念,重视古旧特征,以便更好的保护古代文物遗产!
从古至今玉制品使用的同是亿万年前形成的矿物资源,不过矿床中的某些珍贵品种已因历代不断采掘而珍稀或绝迹!如羊脂玉、纯红、纯绿等品类,在发现的遗存文物中,尤其纯红、纯绿玉器极罕见,甚至比羊脂玉还难得一见。
   在工艺方面,自古代直至解放前制玉设备都是古老的琢玉机,采用半手工半机械的加工方式。这就需要我们根据玉器加工面应具备的旧气特征及工艺特征认真的去加以识别。
本文重点介绍出土古玉的旧气特征微观鉴别法,同时对其工艺特征也稍有涉及。
   工艺是时代生产能力的反映,但每个时代都会出现创新的特殊工艺,这就如瓷艺,每个时代都会出现特殊工艺造型一样;因此鉴别时对工艺造型不可绝对化,但旧气特征却是绝对的,只要具备旧气特征,就不能做臆造论。鉴藏只要把握住旧气特征就是捉住了根本,也就胜算在握了。
古玉来源及旧气特征如下:
  《一》古玉来源
  (1)传世品;
  (2)出土品,包括:
   a.古代祭祀用品(多为燔玉);
   b.天灾人祸埋于地下;
   c.陪葬品;
   d.窖藏品。
   由于古代将玉器视为财富及身份地位的象征,故出土时往往较集中且数量较大,此现象屡见不鲜,这倒给研究玉文化带来了一定便利。
   古玉传世者比出土者相对要少的多,古玉表层质变与古瓷釉面变化有
不少相通之处。古玉入土后因所处地质环境不同,外在面貌千差万别,古旧形态各异。
   《二》古玉旧气微观特征
   (1)晶斑现象
    玉由多种矿物质构成,各种材质硬度、密度的不均及可渗透性的差异,决定了古玉长期被氧化侵蚀后,会出现目测可见的晶斑显现现象,强光照射下也会清晰显现,就这种晶体斑点分界现象而言,越是处于湿度适当相对洁净的的环境中,此特征会越明显。
古玩界有古玉“隔线沁者真”之说,实际即指上述自然受沁后的晶体显象现象,是不同矿物质抗沁蚀能力不同的自然反映。
    玉有纹即指不同矿物质的分界线,而不同矿物质是以不同形式出现的,有綫、片、颗粒及其它不规则图案状等组成。
人工做旧者玉质低劣,会因玉膜被酸蚀破坏而变的模糊不清似是而非。
   (2)蚀斑、虫蛀、受沁
    古玉受沁后有程度不同的蚀斑(土咬)、虫蛀(蛀孔)等现象。
    虫蛀为口小内大的自然蚀洞,洞内有结晶体,器表布有不同程度分布不均但很自然的质变、蚀斑、麻坑点。有的麻坑点很小,用数十倍以上的显微镜才能看清!自然沁蚀常见有类虫形斑痕者,其状更类古文虫书,栩栩如生,有蠕动感,极具情趣!人工酸蚀者绝无此状。
   从狭义讲玉体薄弱部位易受沁,谓之“沁门”;从广义讲玉石因剖琢面尽已显露肌理通称“沁门”,只不过器物因抵御沁蚀能力不同,年代久远后表面特征也不同罢了。沁色一般200年以上才能形成。
   地域不同,水土酸碱度不同,沁色也不同;如山东、苏南苏北一带出土的汉代玉器,因近海,沁色为一般为灰白色。陕西、山西、内蒙等黄土高原一带沁色则偏红偏黄,长江下游高古玉多呈鸡骨白色等;当然因在地下接触的物质不同沁色也不是绝对的。
   出土古玉历经两千余载,因受地下水土杂物沁染,一般质变明显,土沁味浓重,器物厚度越小其沁透性越强,如有无墓葬味是鉴定玉衣真伪的重要依据,部分厚重之器出土多年湿水后仍土沁味明显。
   玉质坚韧地质环境好者,亦有不见蚀痕品相完好无损光洁如新之器,此状态与古瓷雷同,但仔细观察玉质已变,已由当年的玻璃光泽变为含蓄的蜡质光泽,一般都能找到质变及受沁痕迹。
  (3)冰茬纹
因年代久远矿物质析出结晶而成,状似结冰断茬,微观呈晶亮的银白光泽。
   冰茬纹都具砂地态,象闪光的沙子组成;有的形成冰茬条状纹,这是在自然沁蚀下玉质天然纹理显露,常与蚀斑、虫蛀并存,绺裂沟槽等玉体薄弱部位易先受沁成冰茬条状,理同木筋;有的形成不规则斑快状或星点状,星光闪烁,给人以舒适悦目感,年代越久远光点越多,光泽越强。而新品的光点相对要少的多光泽亦弱的多。            
  (4)冰裂纹
入土年代久远出现的老裂纹现象,通常是玉质的内部有裂纹,器表抚之无痕,既使在放大镜下亦不易显现缝隙。主要由热胀冷缩反复作用等原因造成。
  (5)质变、纹路、钙化、石化现象。
   质变:玉器出现玉花(豆花)、螨斑、粘稠状、饭糁斑、云翳斑、梨皮斑、胡椒眼、鱼子斑、芥子斑、蚂蚁脚。              
纹路:玉面出现竹叶状纹、网状纹、牛毛纹、毛细根纹、细罗纹、鸡骨白、象牙白、鱼骨白、糙米白、梨皮、桔皮、蛤蟆皮、荔枝核、枣核、碎瓷纹等状,此类现象以形命名,不拘一格。
   钙化:亦称氧化白斑。钙属碱土金属元素,银白色轻金属,化学性质活泼,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在氧化反复分解和地下潮湿、酸、碱长期作用下,玉面钙化成点、斑、片等状。
   石化:玉器在氧化分解及水土等腐蚀物长期沁蚀作用下,因质变玉质松软,土浆沁入,玉石不再透明,逐渐石化成点、斑、片块等状。
  (6)次生结晶
再结晶为古玉旧气特征之一,由于古代用料以就地取材为主,对玉材的主观选择能力较低,材质多带石性,颗粒大,结晶特征也愈明显。
   玉石是由多种矿物质组成,由料石加工成品后,各类矿物体结构经琢磨界限已不清晰,这点注意观察下颗粒较大的新玉作品就不难发现。质地较粗糙的古玉在地下潮湿环境的长期作用下,因年代久远玉质内的少量矿物分子经毛细管组织向表面游离,形成各自的次生结晶斑,白色为透闪石晶,黑色为阳起石晶;结晶有颗粒状、粉末状、针状、石榴子、冰花、雪花、冰糖块、石花、枝叶、水藻等多种形态;凡自然结晶者由内向外生发,用显微镜观察结晶体多细小星光闪烁,这种呈云母光泽的各种矿物结构的轮廓年代越久就越清晰可辨;还有的因质变风化肌理尽显,形态不一。凡器物表面出现自然结晶或因质变风化肌理尽显者必为古物无疑。      
古玉硬度高低及抗腐蚀能力强弱不同,但其析出的次生结晶体却均呈铮亮的结晶状态,结晶重者侧光目测可见银白等颜色的结晶斑快熠熠生辉。
  (7)古玉多呈油脂性
有的如年糕或果冻状,比当年的光泽油润更富油脂感,玉面油腻滋润是出土古玉应备的特征之一;
古玉光泽已由玻璃光变为腊质光,柔光幽幽,美而不艳,有种果实的熟透感。
  (8)古玉多有通透立体现象者
因玉体净化质变油腻滋润而出现玉质通透的立体状态,此为出土古玉的特有征状之一;
此现象与古瓷釉面的“糠玻透晰”现象极相似;这种通透立体状甚至有水晶般质感,内中杂质及质变结晶历历在目。
立体通透谓古玉,糠玻透晰瓷中求,莫道难获千载物,珍稀只为缘者留。
  (9)古玉有吐灰、泪浆及排渣特性
吐灰(出灰):
有的仅限于阴线内,有的局部呈斑块状,有的整体吐灰,一般为银、黄、灰白等色。
泪浆:
玉面有高浓度液体流淌过的痕迹,面积大小不一,质地较为松散,有凸起感,颜色一般为黄白、灰白、褐黄等色。
排渣:
玉久埋地下有净化排渣功能,能把内部杂质逐渐聚集排出,变的玉体通透。  
  (10)生坑古玉是带棱角的,熟坑古玉工艺棱角有相当圆滑过渡
现代赝品采用球磨震荡设备制造表面氧化质感,工艺棱角圆滑,氧化层均匀浮浅。
  (11)部分古玉因年代久远而老化萎缩,有明显的缩身、老裂或橘皮纹现象,理同人之老年纹。
    下述梨皮、桔皮、象皮等既属老化萎缩形成,而鱼脑冻、冰糖块等应属质变结晶现象。
  (12)燔玉。
   古代祭祀(山河、祖先、鬼神)多用美玉,仪式亦多用火烧掩埋;
   燔玉都有火烧纹。部分火烧古玉是由火灾及地下煤自燃殃及葬玉形成,燔玉同具老化质变现象。
  (13)出土古玉所附土质含铁量高
这是土壤中铁质沉积亲和所致,有浓重的土沁味久而不退,多有程度不同的土沁痕。高古玉的土沁痕是深入肌理的,湿坑出土的古玉上有“千年土”,水浸不掉,做旧者土沁不牢,一洗就净;这种沁痕用透视法一望便知,与古瓷鉴别同理。此法为重要的鉴别方法之一。部分生坑古玉凝结物牢固,有的是矿物质凝结,有的透明,显微镜下斑驳陆离。
  (14)古玉受沁类形主要有
   土沁、石灰沁、金属沁、朱砂沁、染料沁、酸碱盐沁、漆类沁及其它杂物沁;有沁点、沁纹、沁脉、沁斑、沁片等。土沁者多为甘黄色,亦有沁成老土红(褐红)者,年代要早于铁锈红类;铁锈红为受铁沁或土中铁质聚合沁染所致,色黄红,重者棕红、赭红。部分古玉因受沁带有明显的灰皮、铁锈红、白水沁、水银沁、朱沙沁、绺裂沁、根须沁、花脸沁(多色沁)、全色沁等状。有的沁盖沁(沁色上盖以不同沁色),有的沁色盖以钙化或结晶体,沁色都已沁入肌理。
   古玉在湿热酸碱度高,多腐蚀物的环境中受沁快;在干冷中和少腐蚀物的环境中受沁慢。
真品经盘玩云雾状白斑、铁锈红及灰皮退的很快,有先后层次感,色沁有隔纹隔斑沁者真之说。
色沁有深浅,深处不透光。一般水银沁盘玩后也不会透光,只能象黑漆古越盘越亮,清光袭人。古玉即使无沁色,细看玉理也已产生变化,会有程度不同的鱼籽状、饭糁状或爆米花等状的质变或钙化斑点。
   古玉放入盛有酒或其它液体的青铜器皿中,会因铜氧化物而沁红玉器,受铁沁亦然。   
有的古玉带磷沁(密封墓道中易生成)、松香沁、蜜腊沁,呈形状不一大小不等的油腻透明、半透明或果冻斑快状;磷沁光泽如新,能发出玻璃般的光泽。
   (15)各种沁色
古玉沁色属次生色,是在玉体原色基础上因外因作用沁染上的色彩,沁色多少不一,有的受多色沁后五彩斑斓絢丽多姿并富有层次感,古玉以五色沁者为贵。凡受沁者以多沁色正、雅而养目为珍。   
沁色可以说五花八门,名目繁多。
   纵观前人金石著述,古玉沁色以清末民初刘大同的〈古玉辨〉中提及的最多,其意如下:受黄色渗透,色如甘栗的叫甘黄;受松香渗透色如蜜蜡的叫老甘黄;受靛青渗透色如天青的叫甘青;色泽如青衣渗透到玉质内,色深如蓝宝石的叫老甘青;受石灰轻度渗透红颜如碧桃的叫孩儿面,盘出后尤如碧霞玺;受水银渗透呈黑色的叫纯漆黑,此黑不是地下水银造成,而是殓尸坑中水银渗透而成;呈红色的叫枣皮红,色深的叫酱紫斑,原说人血沁染其实不然;受铜器沁染的色泽翠绿叫鹦哥羽,比翠石更娇润,用热水烫洗会有臭气发散。
   此外,玉受沁的杂色特多:                              
   红色有—鹤顶红、人参朵、朱砂片、燕脂斑、鸡血红;
   黑色有—乌云片、淡墨光、黑漆古、多貂须、美人髻;
   紫色有—茄皮紫、玫瑰紫、羊肝紫、紫檀紫、灵芝紫;
   青色有—铁莲青、竹叶青、虾子青、熊胆青;
   绿色有—松花绿、苹果绿、蕉牙绿、瓜皮绿、鹦鹉绿;黄色有蜜蜡黄、米色黄、鸡蛋黄、秋葵黄、栗色黄、老酒黄、黄花黄、黄杨黄;
   白色有—鸡骨白、象牙白、鱼骨白、糙米白、鱼肚白、梨花白、雪花白;
   还有—梨皮、桔皮、象皮、骆驼皮、黑蚓迹、鱼子斑、鱼脑冻、蚂蚁脚、鹅眉黛、牛毛纹、洒珠点、古铜色、细罗纹、银灰色、瓦灰色、冰糖块,雨过天晴、梅花数点、长虹贯日、太白经天、金星绕月、玉带缠腰、红日东升、秋葵西向、孤雁宿滩、苍龙浴海、桃花流水、银湾浮萍等名目。
   沁色名目繁多,其实就是红、黑、白、绿、黄等几种基本色调,其它都属过渡色,某些色调形成的机理众说纷纭,至今也不甚明了。名目虽多附会,却也诗情画意,充斥着玉文化优雅恬淡的闲情逸趣;茶前饭后,闲暇之余,聚气凝神,观摩审视,对陶冶情操,充实人文生活大有裨益。
   (16)千年古玉烂如泥的说法不科学,事实是器物在地质环境中因所处位置深浅、酸碱度、温度、干湿度不同,周遍物质不同,封闭程度不同,其状态也会千差万别,这点与古瓷同理,故千年古玉亦有完美如新者;地质环境是由地理方位、气侯条件、墓道等不同地下状态决定的,出土时形态各异,不一而足。
    有的玉器在地下因氧化、沁蚀、质变而变软,出土见风后才能慢慢恢复硬度,如果不注意操作方式,第一时间提取或擦拭此类器物时,就有可能程度不同的对器物造成损坏或留下印痕。
明器靠近尸身的器物有有股异味——墓葬味,如玉衣类,异味侵入肌理,洗刷亦难驱除。        
   (17)古玉系工匠用砣具手工制做,砣痕为小麻坑状;典型的砣轮啄刻痕迹转弯处跳刀明显;采用游离沙式的研磨方式,解玉沙抛光痕迹为粗细不等杂乱无章的沙划痕,抛光面下凹。
因古代设备简陋稳定性差,器物从解料、纹饰、钻孔、研磨都会留下制做痕迹;孔多为喇叭状,中间细两头大,两面钻孔者见斜坡、丝台,孔壁见粗细不等的螺旋纹,研磨会留下杂乱无章的划痕等。
   早期古玉以琢磨为主,工细而圆滑;战国后始有刀刻工艺,地平而角陡直或呈锐角形。鉴定时看它的阴线,槽沟类阴线为手工刻画而成,是不平整的,地子高低不平,此特征不可不察!战国铁器发明后,钻孔已较为规整,但因手工或半机械操作转速慢,每分钟只能几百转,所钻孔壁螺旋纹还达不到细密均匀的水平。
   现代设备稳定性好,高速钻孔直圆,每分钟上万转,孔壁螺旋纹细密均匀等;固定磨削式工艺平面一般凸起,抛光痕均匀规整,作品与古代工艺相比有明显差别。民间玉器的制作由于地域、风格、用途不同,造型极为复杂多样,其中不乏古怪离奇者,形制、风格超越时代局限的器物时有所见,因而不能以器型风格定真伪,古旧特征应是真伪的主要依据。
   古老的琢玉机(亦称木凳)一直沿用到新中国成立前,要重点研究古今不同的工艺效果。
   《玉器史话》中有一段记述,可见手工制玉的繁复:“玉器制造的工序极复杂,碾制一件玉器需要画样、锯料、做胚、做钿、磨光、刻款等主要工序。玉材硬度一般在七度左右,质地非常硬,普通金属刀具不能刻动,加工时需要用琢磨法碾制。一般是在一个桌凳上安上脚踏皮带传动装置,带动一个砣子旋转,砣子有大有小,依加工需要更换,最小的砣子仅有钉头大小,砣子上加水,再加着一种极硬的解玉砂在玉材需要加工的部位,旋转碾磨,因而加工速度极慢。一件玉器,不仅材料贵重,制造时所用工时也非常浩繁,特别是清代宫廷制玉,速度极慢,成本相当高。例如乾隆三十年七月苏州解办的青白玉大碗,高三寸五分,口百五寸八分。每件做胚用六七十工,打钻掏膛九十一工,做钿六十三工,光玉四十一工,镀刻年款四字做四工。”由此而知清代制玉用工之一斑。
高古玉受时代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各代又有其特殊的工艺特征:如商代的“折铁角”,周代的“一面坡”,春秋的“隐起纹”,战国的“透雕”“平雕”“浅浮雕”,西汉的“游丝毛刀”及陪葬品的“汉八刀”等工艺,这是具时代风格的典型技法,都属古玉收藏爱好者的研究重点。                  
  (18)真正的高古玉由于年代久远,因氧化、腐蚀、受沁都会产生渗透过渡、色差过渡、硬度过渡等现象,此状态亦适用于对高古瓷的鉴定;要在实践中不断认真观察、反复领悟,才能掌握真品在自然环境中氧化质变、腐蚀受沁的变化规律及体征形态。
  (19)所有古玉都具包浆特征,状态不一
包浆是一层皮壳,是器物表面也包括死角部位因氧化而形成的自然熟旧保护层。人类抚摸玩赏也能形成包浆,但同自然包浆有本质上的不同。
   人为包浆是油污汗渍等杂物凝聚而成,再经化合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包浆。
   自然包浆是一种物质经氧化作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的蜕变现象,是自然质变层,是岁月留下的迹象,是不可仿造的岁痕。
   凡古玉一般都有为抵御氧化沁蚀而形成的一层包浆,包括鸡骨白类也不例外,看起来有种自然熟透、滋润幼滑、光泽柔和、熠熠生辉之感,绝无生涩之象,包浆厚而完好者多带有蛤蜊光彩,但不及瓷器明显。
   北方干冷地段出土的古玉有完好如新者,但玉质已变,玉面因氧化受沁等作用已松动,上手盘玩汗渍易沁入,能较快形成较厚的包浆层,而新玉却不能。
   古玉有水坑多斑点,火坑多裂纹,干坑多土沁之说;水坑不如火坑,火坑不如干坑。            
   干坑出佳玉,上手易脱胎,脱胎历轮回,珍稀价无比。
高档玉若经入土-出土脱胎-再入土-再脱胎,历数轮回,那会极其贵重的。据说史载一小块数番脱胎的羊脂玉可染红一大缸水,不知确否?但脱胎美玉备受世人珍爱却是无人质疑的。
   古玉的深沉莹透质感及各种形态的包浆是怎么也仿不出的
   凡赝品皆用低廉劣质原料,再用现代物理化学手段进行伪造,器表玉膜已永久性损害再难脱胎;用火烧油炸暴晒等方式处理过的,质地粗劣,发色干涩混浊,经上蜡抛光者光外泄而浅薄,似是而非,毫无自然神韵可言,更无次生结晶现象。
   以上所述为出土古玉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凡旧气特征开门者必为古物,若同时具备几种开门特征,那更是铁案如山勿容置疑了。
   《三》古玉质地
   玉石不管新老,断茬都起毛,断茬亮而光滑者决非玉石。
   有关玉石质地论述很多,但一般应掌握优质玉材应具备的几点特征:
   声音越清脆越好,比重越大越好,硬度越高越好,透明度越强越好;如果具备以上几特征定是玉中珍品。                                                        
   水晶玛瑙的硬度高于玉石,自然条件下的变化慢的多,其高古作品亦可参照上述标准灵活掌握。此类高古作品,目前价位远远偏低,升值空间很大。
   《四》古玉鉴定标准中的误区                    
   (1)看到阴纹有崩茬即认定为新工,不少人现在仍将其作为重要鉴定标准之一,但笔者认为此观点是一误区。事实因玉材纹理顺横、硬度高低、工具优劣、速度快慢、力度大小、温度高低的不同,即使手工操作在特定条件下也会出现崩茬的!
古代所用材质一般硬度偏低,生产能力所限琢磨较多,作品不易出现崩茬不等于不出崩茬!其实搞清这一问题不是什么难题,走出办公室,调查下现在的刻章师傅就能理清!但因是专家的观点,至今却仍被作为金科玉律而影响正确判断;仅从这一点也反映出我国在学术领域的一些非正常现象!
  (2)忽视旧气特征,过分强调器型、工艺、纹饰等问题!在古代需改革创新的领域很多,优秀工匠随时都在自己的领域力图拿出标新立异的好作品,这一现象在历代都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旧气特征明显就不能投否决票,但问题是这一问题始终都没解决好!
   古代留下的秘密很多,尤其高古代,解决这一问题最妥善办法就是研究文物的旧气特征、重视旧气特征,只要旧气特征明显的文物即使临时有不明确的问题也不要轻率以赝品论,轻率否定是极不负责任的渎职行为!先把文物保护下来,然后再慢慢细化研究!这样可避免因主观片面造成的误判误断、放任流失!
   鉴赏古玉,最好有自己的标准器,多看实物,利用网络优势多查阅资料。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对照旧气特征反复验证,才能提高鉴赏水平。但资料、实物再充分,不可能包罗万象,何况资料是那么有限!要尊重事实、灵活掌握。
   自人类玉文化产生以来,经确认掌握的东西是相对有限的,所谓经验、理论仅是对已知事物的总结,并不包括未涉范畴,也就是说现在学术界的经验、理论实际还应不断充实、纠正、总结、提高;万不可被固有观点所束缚,要用发展的眼光,有所发现,有所进步,有所提高;尊重历史研究而不盲目顺从;不能简单化,别人说什么信什么,要多动脑筋、勤学善思悟出更深层的东西。
   眼力不济或别有用心的人常散布真假难辨等言论危言耸听,其实东西真的到了辨不清的程度那就不会是赝品!
   鉴别文物本身并不神秘,神秘的是故弄玄虚的各类心态,心胸坦荡了,情况相对也就简单的多了。   
  《六》收藏要有好的思路
   世上只有绝对的文物,没有绝对的权威,神话是人创造的!实践出真知!
   做为一个民间收藏爱好者,不仅要有较高的鉴赏水准,还应有敏锐的思维判断决策能力!
现阶段的整个文物收藏领域,由于鉴定认可范畴的不规范性,不科学性,势必在一定区域内形成薄弱环节甚至空白地带;这一薄弱环节同时给具卓识真见的收藏爱好者带来机会,谁把握准这个时机,谁就有可能成为收藏领域的幸运者!事实上,想得到珍品并不难,大开发带来的机会是共享的,就看你如何去把握运用这一机会!
   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科学的推理思维模式来确认鉴赏文物,不断提高收藏水准。
   若从旧气真实特征着眼,可更大范围的保护文化遗产,对华夏文物的包容会更宽松博大些,也就最大可能的避免对文物的误断、流失,社会效果肯定要比现在好的多!
   古玉鉴别同古瓷鉴别同理,用传统目测法(眼学)与微痕观察法相结合 —即“文物旧气特征微观鉴别法”可收到到更好的社会效果。
                       切磋美石岁八千,华夏琢磨绝艺传,
                       红山良渚古拙美,商周折铁坡一面,
                       春秋阴起战浅浮,细若游丝八刀汉,
                       历代工艺自有度,胸有腹稿识不难,
                       更有古旧特征在,索古宠今愈灿烂。
   不避管窥之见,但愿抛砖引玉,更望各界朋友、读者多提宝贵意见
分享到:  AA AA AA AA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QQ|俨唐古瓷馆|弹弹123|手机版|四川省大图环境艺术工程有限公司  蜀ICP备14005276号-1 蜀ICP备14005276号

GMT+8, 2024-4-26 07:01

Copyright © 2014 大图水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