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图城市雕塑-028-87088711四川雕塑设计,四川雕塑厂,四川铸铜雕塑厂,四川不锈钢雕塑厂,成都雕塑设计,成都雕塑厂,成都不锈钢雕塑,成都铸铜雕塑厂

搜索
热搜: 雕塑 水晶 资料
注册

A

A

快捷导航
查看: 28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代酒具 名称与分类 中国古代酒文化

[复制链接]

1573

主题

1808

帖子

1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6432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01:29: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古代酒具 名称与分类 中国古代酒文化

-盛酒器具的种类主要有:尊、壶、区、卮、皿、鉴、斛、觥、瓮、瓿、彝。饮酒器具的种类主要有:觚、觯、角、爵、杯、舟。◆爵——是一种三脚、大腹、有把、饰有禾纹的酒器,或饰有鸟雀图形的敞口酒器。最早出现的青铜礼器,用以饮酒,兼可温酒。《说文》:"爵,礼器也"。爵这种酒器的命名,是由于它的造型象一只雀鸟,前面有流,好象雀缘,后面有尾,腹下有细长的足,古代"爵"与"雀"同音通用。地下发掘出来的有陶制和青铜制,但《左传》上却说是玉制酒器。现在看到的都比爵要大一些,古书上说可容酒6升。爵是一种典礼时用的酒器,君王赐酒给臣下用。所以它和“爵禄”、“爵位”有联系。
◆尊——它一般为侈口,高颈,鼓腹或筒腹,圈足。在礼器中的地位仅次于鼎。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陶尊,形制则为大口或兼尖底。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中一些为人注目的刻划符号,就是刻在大口尊上的。这种尊可能是用来酿酒的。商代以后的铜尊,则为盛酒器。在郑州铭功路和黄陂盘龙城商代中期的遗址中,出土了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釉陶尊。这种釉陶尊,主要为敞口、折肩、深腹、凹底的形制,个别已有圈足的。商末周初还有一种特大侈口、筒状的尊,学者或称之为“觚形尊”。西周中期的尊,有体卑、短颈、垂腹的特点。此外,有的尊或有盖,或有鋬(把手),或方形,或圆口方体,不一而足。著名的四羊尊,就是方尊的优秀代表。战国早期的曾侯乙墓,曾出土一件尊盘,尊立于盘上,二者合为一体,尊的口、腹及盘的周身,均有极其繁缛的透雕纹饰,它不仅造型精美,而且是我国早在公元前5世纪即掌握了熔模技术的确证。还有一种形制更特殊的鸟兽形尊,即尊的整体为一立体的鸟兽形状,有盖、有流,且盖、流处理极巧妙。如夔纹象尊的口盖,设於象背,而盖纽又是一只小象,形成大象驮小象的艺术造形,十分生动。此外,还有鸟尊、鸮尊、驹尊、犀尊、羊尊、虎尊,不胜枚举。尊又是酒礼器的通名,所以有些礼器,常自铭为“尊彝”。
古人说“决胜于樽(尊)俎之间”,就是与谈判对方在饮酒食肉的酒宴上取胜。俎是盛肉器。由于它使用普遍,后人简直将“尊”作为酒杯的代称。

◆觥——是一种平底、有把、口上刻有牛凹图形的大口酒器。《诗.周南.卷耳》有“我姑酌彼凹觥”的诗句,旧注说:“觥大七升,以凹角为之。”但并不一定是角制的,考古家发现有铜凹,容量确比通常酒杯为大,所以后人常泛称大酒杯曰觥。

◆觚——觚字古与“瓠”通,即是葫芦,古人常用葫芦壳当作飘盛水浆,当然也可以盛酒,这种酒器的名称大概由此而来。觚是大口、底部缩入的酒器,它的容量,据《仪礼》郑玄注:“爵,一升;觚,二升;觯(也是大口酒器),三升;角,四升。”但也有说是角可容三升的。

◆卮——是一种扁圆形的大肚酒器。〈史记〉记载项羽在鸿门宴上赐给刘邦的武卫樊哙喝的酒就用卮,可见是一种大容量的酒器。〈史记〉说项羽给樊哙“则与斗卮酒”,当是特别的大卮,可容一升。
◆角——是一种圆形的酒器,同时也是量器。《吕氏春秋.仲秋》:“正钧石,齐升角”意思是要校正给一量器和衡器。注说:“石、升、角、皆量器也”。依次序排列,角在升之后,显然比升要小,后世酒肆里卖酒用来从坛里舀酒的长柄酒提子就是角。《水浒》传里的梁山泊好汉到酒店里常喊酒家打几角酒,可见宋元明时代已经如此。现行的酒店的酒提子(角)有半斤提,4两(现制为市秤2.5两)提两种。
◆豆——原先是一种高脚木制器,后各种材质均有。豆其实是古代盛肉盛菜的器皿,常用以装酱、醋之类的有汁调味品,但也用来盛酒。《考工记》有“食一豆肉,饮一豆酒”的记载,有人说豆和斗字通,斗也是盛酒器。斗——也是酒器,不能和量器升之斗相混。但它确实是容量比较大的酒器。《诗.大雅.行苇》有“酌以大斗”的诗句,京剧《珍常寨》里李克用的唱词也有“太保传令换大斗”的句子。斗酒大概是平常人的适宜酒量,一斗是一大盏。
◆卣——它一般为小口,有盖,长颈,椭圆鼓腹,圈足,有提梁,挂于两肩。卣的体形近似扁壶。因卣为中等盛酒器,最高统治者常用盛着酒的卣赏赐给有功的贵族。金文中每见赐品中有“矩鬯一卣”的话。卣出现于商代晚期,初形较圆,商周之际盛行,多为大口,形扁,腹下垂。卣也有方形、直筒形、鸟兽形等。约在西周末,卣在礼器中即不常见。河南信阳蟒张乡商代墓葬出土的铜卣中,保存了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酒。湖南湘潭荆州乡出土的鼍龙纹提梁铜卤是目前所见最大的铜卤。
中国古代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酒具--------------------------【觚(gū)】:中国古代饮酒器和礼器,作用相当于酒杯,初见于商代早期,盛行于商周。觚的造型为圆形细长身,喇叭形大口,觚身下腹部常有一段凸起,于近圈足处用两段扉棱作为装饰。商早中期器形较矮,圈足有“十字孔”,商晚期至西周早期造型修长,外撇的口、足线条非常优美,纹饰繁复而华贵。(配图:商代晚期兽面纹觚):此商代晚期兽面纹觚高31cm,直径17cm,整体造型修长而优美,器腹、圈足四面设置长条形棱脊,使器身更显庄重稳定。长颈自口沿饰四片由雷纹构成的焦叶纹,其下为体躯呈曲折状的蛇纹。器腹、圈足装饰分解式的兽面纹,纹饰均以云雷纹为地,颇为精致工整。在商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铜的冶铸业作为生产力发展的标志而达到高峰,而商代青铜器上兽面纹的形象,其渊源可追溯到远古时代,并且不只一种文化留有它的痕迹。
【觯(zhì)】:古时饮酒用的器皿,青铜制,盛行于中国商代晚期和西周初期。圆腹,侈口,圈足,形状小瓶,大多数有盖,这种形状的觯多为商代器。西周时有作方柱形而四角圆的。春秋时演化成长身、侈口、圈足觯,形状像觚,自身铭文称为“鍴”而不叫觯。据《礼记?礼器》载:“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可见觯是地位较为尊贵的人所使用的饮酒器。



  (配图:父乙觯):父乙觯,商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觯是饮酒用的杯,初见于商代晚期,沿用至东周时期。它的形制有扁体和圆体的两种,往往带有盖。这件觯为扁体,纹饰精美,盖、腹、圈足均饰兽面纹,颈部为三角雷纹,其下还有鸟纹。盖和器身四周都有突出的扉棱,这是为了掩盖范缝美化器物而特设的附饰,是独特而巧妙的艺术构思。

【爵(jué)】:古代饮酒的器皿,盛行于夏商,西周时期已经少见,但其得名是宋代的事情。宋人好古,在收藏、梳理古物时,看到这种酒器状如振翅欲飞的羽雀,遂取其谐音,命名为爵,其夏商时期的确切名称反而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爵的功能上相当于现代的酒杯,一般形状是前有流,即倾酒的流槽,后有尖锐状尾,中为杯,一侧有鋬,下有三足,流与杯口之际有柱,此为各时期爵的共同特点。



(配图:二里头乳钉纹铜爵):乳钉纹铜爵是二里头遗址出土铜爵中最有代表性的,于1975年发现。它爵高22.5厘米,流、尾长31.3厘米,壁厚0.1厘米,形体与同时期的陶爵相似。其杯身为细腰瘦腹的筒状,一侧有便于端握的把手,下部为三根扁长尖足。杯口窄长流、尖长尾,喝酒时,酒从长流中流出。流口部位乳钉状双柱矮小,既好看又实用。据说古时酒酿纯度不高,又时常伴有杂质,在乳钉状双柱上固定滤网,可过滤酒中杂质。此爵现藏偃师商城博物馆,属商代早期文物,虽然貌不惊人,却是商代铜爵中最为出类拔草者之一,且是迄今发现最早的青铜酒器。

【壶】:壶,盛酒器和水器,流行于商至汉代,用于装酒和装水。早期壶形由口颈、腹、足构成,有的加双耳、无流与柄。六朝后盛放汁液的壶,在腹部置流和曲柄,如西晋时的鸡首流、羊首流,唐代的短颈管状流、八方流,宋代细长而弯曲的流。柄式有管形曲柄、龙柄、凤柄、龙柄、凤柄、曲带式柄等等。历代烧制有大量有同形制的壶,如西亚的扁壶、鸡头壶、唾壶,唐代的凤头壶、皮囊壶,辽代的鸡冠壶、马镫壶等。


    (配图:小子省壶):小子省壶是晚商时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十分著名的器物,它直颈,鼓腹微微下垂,仅在盖、颈和圈足上用单或双线勾勒出十分简单的龙纹,风格简洁质朴,与商代晚期繁纹缛饰、华丽至极的时尚迥异其趣。而壶的盖上和器内,却铸有内容相同的二十二字铭文,表明小子省受赏作器以资纪念。商代晚期青铜器上铸有铭文并不少见,但一般铭文都较短少,铸造长篇记事铭文是周人的习惯,并往往因之不饰花纹。小子省壶的出现,表明较长的记事铭文及其在纹饰上的相应简化并非周人的首创,只是在注重奢华外表的商代格外罕见而已。
【斝(jiǎ)】:斝,我国古代小型容酒器,在行裸礼时所用,也可兼作温酒器。斝初见于夏代晚期,盛行于商,多用青铜铸造,基本造型为三足,一鋬(耳),两柱,圆口呈喇叭形,形状似爵而大,然无流无尾,仅在口缘上有两柱。腹有圆形而平底的,有腹部分裆,袋足似鬲的,也有少数体方而四角圆,四足,带盖的。斝在商早期多为平底、空锥形足或较瘦的袋状足,胎体轻薄,纹饰简单,一般只有一层花纹。商中期至西周早期,斝多为圆底或肥圆的,袋状腹,柱形足,器体厚重,花纹繁缉,常用蕉叶纹、饕餮纹、云雷纹等纹样装饰,有的以云雷纹做地,其上饰有多层花纹。斝在盛酒之后,香气四溢,能够激起豪饮之兴。作为礼器,斝常与觚、爵等组合成套使用。



(配图:妇好铜斝):“王室的酒杯”——“妇好”铜方斝于1976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此斝通高68.6厘米、口长25.1厘米、口宽24厘米,口部为长方形,上有对称的方塔形立柱,足呈四棱锥尖外撇,一侧有鋬。颈部和腹部分别饰夔纹和兽面纹。据资料,只有高级贵族才能使用方形斝,,一般贵族只能使用圆形斝,而此方形斝器形高大,铸造精致,更非王室专用莫属。

【尊】:尊,用于祭祀或宴享宾客之礼,后泛指盛酒器皿,流行于商周时期,春秋后期偶有所见。尊的基本造型是侈口,长颈,圆腹或方腹,高圈足,尊上常饰有动物形象。《说文》:“尊,酒器也。”,《周礼》六尊:“牺尊、象尊、著尊、壶尊、太尊、山尊,以待祭祀宾客之礼。”



(配图:兽面纹牛首尊):兽面纹牛首尊,高24.9厘米,宽22.7厘米,敞口,内收颈,折肩,弧腹,圜底,圈足。肩饰透雕牛首铺首。腹饰外卷角形兽面纹,圈足有圆形镂孔。此尊1954年出土于河南郑州人民公园,现藏于河南省博物馆。

【觞(shāng)】:觞,羽觞的省称,后来逐渐成为所有酒杯的通称。羽觞又称羽杯、耳杯,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盛酒器具,外形椭圆、浅腹、平底,两侧有半月形双耳,有时也有饼形足或高足。因其形状像爵,两侧有耳,就象鸟的双翼,故名“羽觞”。古人“曲水流觞“风雅至极,而酒具“羽觞”,在风雅之中便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李白的那篇有名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所写:“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就是描写的杯盏飞传,众人举杯同欢的宴饮之乐。羽觞出现于战国时期,一直延用至魏晋。东汉时有绿釉陶羽觞,两晋时有大量青瓷羽觞,南北朝时羽觞数量减少,随后逐渐消失。羽觞的材质有很多种,漆、铜、金羽觞多是实用的器物,而陶羽觞是一种随葬用的冥器。在中国各地的考古发现中多有羽觞出土,材质有漆、铜、金、银、玉、陶等。


(配图:南朝双耳羽觞):南朝双耳玉羽觞,高4.7厘米,口径9.8─17厘米,足径5─9.7厘米青色,局部有褐色浸斑。椭圆形,大口,圆唇,浅腹,两侧有半月形耳,底有椭圆形圈足。光素无纹。羽觞多为漆木、陶瓷制品,玉制羽觞甚为少见。1951年安徽芜湖出土。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

【卣(yǒu)】: 卣,古代用来盛酒的容器,多装饰精美。也有说卣是专门用来盛放祭祀时用的一种香酒。卣在盛酒器中是很重要的一类,考古发现的数量很多,主要流行于商代和西周早期,基本形制为扁园、短颈、带盖、鼓腹、圈足,有提梁,也有少数为直筒形、方形和圆形,此外还有动物形状的鸟兽卣。商代铜卣多为扁圆体,盖较高,上有钮,提梁多横跨两面,腹最大颈在中部或略下,圈足较高,器饰饕餮纹、云雷纹和联珠纹;筒形卣主要出现在晚商、早周,数量不多;方卣也在晚商时期出现,器形呈圆口方腹、长束颈、方圈足、大提梁,器上花纹为浮雕式,器物端庄浑厚,在商器中属精品。动物形状的鸟兽卣出现在晚商期,形象主要有鸭、豕、虎、鸟等。

分享到:  AA AA AA AA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QQ|俨唐古瓷馆|弹弹123|手机版|四川省大图环境艺术工程有限公司  蜀ICP备14005276号-1 蜀ICP备14005276号

GMT+8, 2024-4-26 04:23

Copyright © 2014 大图水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