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图城市雕塑-028-87088711四川雕塑设计,四川雕塑厂,四川铸铜雕塑厂,四川不锈钢雕塑厂,成都雕塑设计,成都雕塑厂,成都不锈钢雕塑,成都铸铜雕塑厂

搜索
热搜: 雕塑 水晶 资料
注册

A

A

快捷导航
查看: 57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成都 支矶石 天涯石 瑟瑟 海眼 蜀 石笋街

[复制链接]

1573

主题

1808

帖子

1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6432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27 15:31: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成都那些镇制海眼与洪水有关的石头
连日大雨,看很多人都把天府石兽弄出来了,其实,在成都古代传说中关于镇制水患的东西有很多,其中几块石头特别著名。此文是早就写好的,发出来供大家了解神秘成都,但别当真。纯娱乐。
成都城东的天涯石为何深不见根基,一经晃动即风雷异变?成都城西的石笋为何在夏天大雨之后,附近会出现深不测底的洞穴?宽窄巷子附近的支机石何以使挖掘他的如遭雷击?……原本不产大石的成都何以会有这些石头?是产自成都本地,还是从外地运来?是自然生成,还是历史遗迹?是大自然的造化之功,还是外星人的到此一游?古书中的记录是真有其事,还是古蜀人浪漫主义情怀的体现?这些石头是还在原地,或者早已不见?敬请观注正在直播的成都全搜索走进科学之成都魔石。
一           支机石
现在,请大家暂时的屏住呼息,放下手头的工作,停下对领导的咒骂,扔开心中的帅哥靓女,等待中国最有名的一块石头出场。
  这是一块成都最著名的石头
  它原本属于中国民间最有名的一对夫妻
它是古蜀人最早的太空探险收获
   在西汉当时最有名的两位半仙级人物对他进行了签定
  曾有人想从其上敲下一块来 却莫名晕倒
   挖其根基立即风雷异动
   从唐代开始无数诗人对它进行吟诵
听我说了这么久,你肯定迫不及待的想要问上一句:尼玛,你说的到底是神马石头?
其实这块石头就是支机石,也有人写作支矶石。也许大家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会有抽作者两耳屎的冲动,什么破石头,没听说过。这怪不得大家,要怪只能怪我们对这块足以作为一个题材拍摄《夺宝奇兵5》的石头宣传不够。
如果我给你举几个例子,你就会知道这块石头在古代那是相当的有名气了,只要抬出这个石头,没有彩旗招展,人山人海简直是不可能的。会写诗的人,如果没有以支机石为题材作为过诗,出门简直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不信你看,在晋代的《荆楚岁时记》、唐杜光庭《道教灵验记》、宋代的《太平御览》、明陆深《俨山外集》以及《集林》均对支机石有记载;而历代文人如杜甫、宋之问、李商隐等对这块石头也是纷纷吟诵,竟至仅《四库全书》所收相关作品就有上百篇,而在成都也有一条以该石命名的街道--支矶石街。
    一块石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关注?这到底是一块什么样的石头?根据明代陆深的《俨山外集》记载,支机石,在成都城西南角石牛寺旁边,立在土中,露出地面的部分有五尺多高,石色微紫,在靠近地面的部位有一个窝进去的地方。《俨山外集》没有说这块石头有多牛。而唐代著名道士杜观庭的作品《道教灵验记》却对这支机石的神异之处进行了大篇幅的描述。
    杜观庭先生在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一名太尉灯煌公喜欢搜集各种奇异的东西,家里已经搜集了许多古物。一天他听说这支机石不错,于是他就想把支机石敲下一块来,再弄成比如说砚台之类的东西,好在朋友面前显摆显摆。没想到他老人家让工人去凿石头的时候,不知道为毛,工人凿着凿着,就突然晕了,直接性倒在石头旁边了。这位太尉不干了,把工人弄醒,让他继续凿,没想到又晕了,如是三次。这位太尉再天然呆也知道这石头是神物了,不敢再凿了。但是天然呆是没治的,所以这位爷作出了另一个决定,如此神奇的东西凿下一块带回家太浪费了,不如整块挖走,放在家里就算不能镇邪,压压泡菜也是不错的。于是他老人家就下令让人把石头挖了,弄回家去。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的了,那支机石是好惹的吗,你想挖就可以挖吗,你以为你爸是李刚吗?很显然他爸不是李刚,也不是李小刚,或者小李刚,更加不是赛李刚,所以,就在工人挖掘的时候,“风雷震惊,咫尺昏噎”,反正就是突然间刮风打雷,天地间一片昏暗。这下子这位天然呆的太尉明白过来了,这东西动不得。
看到这里,您也许会问,这到底是石头还是核武器?真有这种石头吗。不管你信与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现实中的支矶石真的是这样的吗?在那里才能找到支机石呢?
据四川省文史研究馆主编《成都城坊古迹考》所载此石一直置于成都支矶石街西面,且绘在清代街道图中,清代的人把这石头看着为神物,在石头上建起了小庙,不时有人去烧烧香。


支矶石街,西接下同仁路北口,东向仁厚街西口,与宽巷子紧挨着,早些时候与宽巷子、窄巷子均是清代满城的街道,当年也曾像京师的街道一样,取了个北方的名字,叫作君平胡同。后来随着城市的变迁,满城之中的街道全部取消了胡同这种称呼,而君平胡同则因为支机石存在,干脆改叫作支矶石街了。
现在在支矶石街与下同仁路交接处,大家还可以看到支机石。石头有一人多高,宽近一米,石头的表面已经有些地方出现了剥落,也有许多小孔,在石头的靠近基座的地方还有一个碗口大的坑,坑口光滑,好像这块石头曾经很软,像豆腐一样被人挖去了一块。整块石头的样子和《俨山外集》中的记载是一样的。如果你去敲打这块石头的话,就会发现,石头发出了空空的响声。难道石头的内部是空心的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这并不是真正的支机石,这只是2006年成都市打造特色街区时,随着支矶石街成为特色街区,而由有关部门仿制的“支机石”。真正的支机石在1958年就移入成都青羊宫东侧文化公园内立栅保护了。
但是你在文化公园内,也轻易看不到这块石头,因为这块石头被“雪藏”起来了。公园内的一处小山波,支机石就在那座山顶的亭子之中。如果你是在太阳很好的日子去找那支机石,你会发现,阳光的映射下,亭子内似乎有什么物体反射着强光。
虽然这座山坡四周的路都被封死了,无法上去,但我还是曾经上去过。不要问我为什么可以上去,因为我不会告诉你的。
不过我可以告诉你上去看的一切。当时,我上去的时候,发现前往山顶的亭子是有路的,但是路的两侧长满了杂草,行走困难,四周一片荒芜衰败之相。“喵呜!”一阵凄厉的叫声突然从身旁传来,我一惊,四下张望,一只黑色的野猫一窜而过。终于在凉亭前,我看到了传说中的支机石,此时她正在玻璃罩的保护之下,站在写着“支机石”几个大字的基座上吸天地之灵气,采日月之光华,其样子,与现在放在支矶石街上的克隆品几乎一模一样,而大家刚才在山坡之下看到的反射光,就是亭子内玻璃罩发出的。
据说,这块石头放在文化公园的这段日子,过得很平静,没有出现任出现某日、某夜突然精光四射,直射斗牛之墟的神迹,甚至被移过来的时候,也没有像过去一样“风雷震惊,咫尺昏噎”。也许这块石头就像是孙猴子一样,随着年纪的增长,战斗力是越来越弱,在大闹天宫的时候,可以把满天的神仙打得满地找牙,在西游阶段,却被仙佛们骑的牛呀、象呀的东西打得满地找牙。这块石头,距那太尉想要挖他的时候,已经有上千年的时间了,战斗力减弱,自然也是可以理解的。
那么,我们就不再纠结这个事情了,来看看另一个问题吧。那就是在不产这种巨石的成都平原,巨大的支机石来自何处?她为何会引起这么多人关注。实际上,这一切都要从其传说中去找寻。
  支机石的传说的确很多,其中一个是这样的,说是long long ago的时候,突然天上掉石头(在中国古代,天上总是掉石头,而据不完全统计,掉在成都市区的最多,这点在以后我会慢慢说,如果回复率不够,当然,我就不说了。),这块石头掉在了今天支矶石街所在的位置。因为这块石块的形状像极了纺缍,凑巧的是中间还有凹陷的一个小坑,这就使它更像是拿来插在织布机上的纺缍了。于是人们就说这块石头是天河之畔的织女织布机上掉下来的。天上掉下来的石头,又是织女用的,当然是神石,于是建庙、供奉就开始了。
如果是这样,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东北名人白云大妈、黑土大爷家里那些只会打鸣,但不会下蛋的公鸡,不可能引人注意,更不可能成为公鸡中的战斗鸡。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支机石千百年来受人关注人。经过本人认真的研究,我发现,这一切都源于一次西汉年间的太空探索。在《荆楚岁时记》中,里面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汉武帝令博望侯张骞寻找黄河源头,张骞坐着船就出发了,这一去就是一个月的时间,然后张骞来到了一个地方,看到这里有城池像一个大城市。然后他看到一名女子在织布,又有一名男子牵牛饮水。张骞问这是什么地方,得到的回答是可以去问严君平。同时,织布的女子还将一块石头给了张骞带了回来。张骞回来后,来到蜀地问严君平,严君平说,某年某月,有客星进入牵牛、织女星座,难道就是你吗?而张骞所取回的石头,则由东方朔认出来是织女的支机石。
正是张骞这次太空探索,使得支机石声名大噪,历久不衰。其实张骞同志没有到太空去,也没有带回支机石,因为去太空的和带石头回来的分别是两个人,来自两个不同的故事。首先是晋代张华的《博物志》中一篇:旧时传说,天上的银河和海相通,有个住在海边的人,看到每年八月份有在海上都木筏,不知从何而来,也不知到哪里去,但是来去准时不误期。这个人等到木筏来的时候,就在木筏上搭了个窝棚,准备了大量的粮食和水,乘木筏去。木筏自行而去,在走了十几天之内还看得到星斗日月,以后就分不出日夜了。再过十多天,忽然来到一个地方,有城池的模样,住房很整齐,远看宫中有许多织布的妇女,只见一男子牵着牛停在水边饮牛,这牵牛人见到这个生人就吃惊地问:“你怎么会到这里的?”这人把来的情况加以说明,问他这是什么地方。牵牛人回答说:“你回到蜀郡访问严君平就知道了。”这人也不上岸就回来了,后来到了蜀地问严君平,君平说:“某年某月某日、有客星侵犯牵牛星座。”时间上一计算,这日期正好是这个人到那个城池的时间。
在这一篇之中,没有支机石一说,支机石是出自《集林》:有人寻河源,见妇人綄纱,问之,答曰:‘此天河也。’乃与一石而归。至蜀,问严君平,君平曰:‘此织女支机石也。’
后人将这两个传说综合在一起,就成了《荆楚岁时记》中关于支机石的说法了。而因为严君平在蜀地广有声望,到了后来,认出支机石来历的人也成了严君平,并广为流传。支机石就这样与西汉两位最著名的半仙联系到了一起,或者说与东方朔擦肩而过,与严君平从此密不可分。比如唐杜光庭《道教灵验记》中的“成都卜肆支机石验”这样写道:“成都卜肆支机石,即海客携来,自天津所得,织女令问严君平者也。君平卜肆,即今成都小西门之北福感寺南严真观是也。有严君通仙井。《图经》谓之严仙井,及支机石存焉。”
三、
或许正是因为支机石这一传说的奇幻色彩,历代文人对支机石吟咏不断,除了前文提到的宋之问的诗外,曾经久居成都的杜甫在其《天池》中有 “飘零神女雨,继续楚王风。欲问支机石,如临献宝宫。”之句;
岑参《卜肆》诗则云:“君平曾卖卜,卜肆芜已久。至今杖头钱,时时地上有。不知支机石,还在人间否?”;
李商隐则在《海客》这么写到:“海客乘槎上紫氛,星娥罢织一相闻。只应不惮牵牛妒,聊用支机石赠君。”
此外,还有曹学俭《咏支机石》云:“一片支机石,传来牛女津。客槎何处所?卜肆已生尘。较似昆池古,长从汉月新。每逢秋夕里,吟眺信相亲。”
唐宋之问《明河篇》有“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卜人”之句。
这么多的诗哥中,都提到卜肆、卖卜人等,从诗中可以看到,这个卖卜人就是严君平,那么这个严君平到底是什么来历呢?度娘上的说法是严君平生于公元前86年,卒于公元10年,活了足足90多岁,是西汉道家学者,思想家。蜀郡成都人。汉成帝时隐居成都市井中,以卜筮为业。
其实,严君平本不姓严,而是姓庄,名遵、字君平。之所以他会被人叫为严君平,是因为有一个叫班固的年轻后生为了避汉明帝刘庄先生的讳,把原本姓庄名遵的他改成了现在的严遵。后来,他老人家就用严遵之名而行天下了,而后人则更喜欢喊他严君平。倘若是平常人遇到这种事情一定会对班固吼上一句:竖子,令寿堂、尊夫人、令媛安否?翻译过来就是:后生仔,我问候你妈、你老婆、你女儿……
但是严君平不会,因为他是半仙级人物呀。班固是什么东西,不用理会也罢。当然,这只是我的推测,但是这种推测是有依据的。严君平当年在成都摆摊算命的时候,那家伙,那阵势,那真是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多少达官贵人等着他算命呀。而且他算命还有一奇怪之处,即每天只算几卦,弄够100个铜子,买点白菜豆腐就把日子过了,剩下的时间都是闭门读书,教教学生。正是他的传奇性,以至于20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还记着他当年摆摊算卦的地方,并把他摆贩算卦的那条街命名为君平街,现在这条街就在成都市人民公园背后。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当然,不是让你去那找算命的。如果你要找算命的可以到文殊院附近去,那儿多,至于质量如何,我也不大清楚,但是据说,那是童叟均欺。我这里所说的童叟均歁是因为真正的高人算命,永远都是欺骗算命者,让他们看到希望,战胜命运。至于那些神棍,现在都不可能在文殊院周边了,都是以国学大师的身份,出入房地产开发公司、大企业、大集团的私人宴会。对于他们这种身入虎穴,为民除害的行为,我向来深表赞赏。
    扯远了,让我们回到正题,这严君平如果仅仅只是一个算命的,绝对不可能有这样大的名气,也不可能在在成都市还有邛崃君平乡等众多以君平命名的地方。他得以千史留名,还在于他培养出了得意弟子扬雄,写出《老子道德真经指归》。


先说《老子道德真经指归》,这部书相当于是严君平读《道德经》的读书笔记,可以说不敢是在他前面,还是在他后面的对《道德经》进行注解的书,在这本书面前都弱爆了。所以,我只能说这本书在历史上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在南北朝和隋唐时期有很大影响,可以说成都后代文化的发展,包括道教在蜀地发源、发祥,蜀人崇尚浪漫、自由、创新、和谐的思想均是受其影响。在这一点上,他比孔子只是弱了那么一点点,伟大的思想家是可以算得上的。
说到孔圣人,这里多说两句,
孔子号称3000弟子,有名的有72人。有一直认为,这有名二字,指的是史书上记载的有名有姓,而不是有名气。因为他那些弟子一个二个歪瓜劣枣的,全部不成材。不要说可以发扬老师思想,甚至连老师的思想都没吃透,孔圣人教育家的称号在严君平面前那是弱爆了。严君平的得意弟子叫扬雄,字子云。这位兄台,那叫一个牛呀,完全是一个跨领域,多学科发展的人才,而且难得的是,还每一科都精。据我所知,后来的人世间也只有亚平宁半岛的高跟鞋国,有个叫达芬奇的人可以与其有一拼。这位扬雄也是成都人,学会有严君平一身本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据说,这扬雄,瞧不上《论语》,于是仿论文的体例,写了部《法言》,迅速地把《论语》比下去了。瞧不上《庄子》,又写了一部《太玄》,一不小心,开启了后世的玄学之风,促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人性的解放。正因为这样,扬雄在历史上的地位,曾是继孔子之后,倍受尊崇的大思想家,宋代曾经出现过孟子和扬子谁高谁低之争,也就是当时的思想文化界在除了推崇孔子老子之外,在扬雄和孟子二人的评价上出现了争论。这场争论因为那个口中说着“存天理、灭人欲”,背地里却把儿媳妇肚子搞大的朱熹反对扬子而推崇孟子,最终让孟子学说崛起,而扬雄学说则被挤出了正统。
说到这里,大家肯定明白了,像严君平这么一个思想家、教育家、占卜学爱好者,天文学家(算命的一般都要夜观天象),淡泊名利者,自然不屑于去问候班固的家人了,当然,也不会去问候朱熹的家人。所以只好我来问候一下。我太阳。
言归正传,讲完了支机石,明天,我们摆一摆另一块和他一样强大到极致的石头。
四、      天涯石
下面,请大家和我一起深呼息三次,然后大声地道(注意,一定要大声到领导可以听见,就算你在一楼,他在十八楼。):“天气如此好,我却起得早,来到大街上,追着公交跑。生活,我太阳,去他妈的工作。去他妈的加班,去他妈的房贷。去他妈的他妈的。”好了,您是否发现,这样吼过之后,心情舒畅了许多,那就收拾心情开始认认真真工作吧,除非你想这么吼一辈子。现在可以请出我们的第二块石头了。好吧,让我们停止呼息,请出第二块石头。
这是一块连挖几日几夜也挖不到其根基的石头
这是一块似乎拥有放射性能量的石头
这是一块和支机石一样,有人挖她,就会风雷异动的石头
在成都,还有一块石头被人们称为支机石的姐妹石,这同样是一块充满了传奇色彩的石头,她与支机石一东一西,千年以来一起默默地注视着这个城市的变迁发展。这就是天涯石。
明陆琛《蜀都杂钞》中记载:“天涯石在城东门宝光寺侧,有亭覆之。”和支机石被人挖走,到文化公园小土堆顶上的亭子里采天地灵气,吸日月光华不同。天涯石一直没有挪窝,一直在成都东门的老地方呆着。
其实,你只要熟悉成都的街道,就可以大致地猜到,天涯石在哪里了。因为支机石在成都仅有一条以其命名的支矶石街,而天涯石在则有四条以其命名的街道,分别是天涯石北街、天涯东街、天涯石南街、天涯石西街四条,并且现在还有一所天涯石小学。


来到城东的天涯石南街,你就会发现这块石头公然的呆在天涯石小学的外头。石身除了露出地面约两米外,埋在地下的部分则难知深浅。在其四周是栅栏围成一个方框,将其团团护住,和支机石一样,在其上面还有一个亭子,上书“天涯石”三个大字。据说,早在1981年,“天涯石”就被定为市级保护文物。
但据媒体报道这块石头是在2003年天涯石南街棚户区拆迁工程启动后,在天涯石南街80号一座破烂不堪的木质平房里被人发现的。当时的天涯石南街80号早已无人居住,里面阴暗、潮湿、终日不见阳光。而传说中神奇的“天涯石”就在一堆残砖破瓦之间,看上去和普通石头并无两样。石头除了露出地面约2米外,更多部分则埋在地下。石上布满灰尘,委身在砖砌的小槽内,砖槽里胡乱地丢满了垃圾。旁边找不到任何记载其名字、历史、传说等资料的碑文。
看到这里,你不由得会感叹,石头和石头之间,这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支机石早就移居山顶别墅、每天白天享受阳光浴,晚上和野狗、野猫一起看看流星雨,日子过得那叫一个小资呀。而天涯石呢,至今还在天涯石小学门口当保安。当然,天涯石也可以像阿Q一样来一句,老子曾经也是阔过的。
的确,天涯石以前是阔过的,而且阔得很。据路边社消息,解放前天涯石所在的位置曾是一座庙,天涯石就在庙中,旁边还有两块状如鸡蛋的椭圆形石头,叫做“元宝石”。因为天涯石的神秘,解放前常常有人来这里烧香求平安。看到这里你们明白没有?就像二郎神手底下有马仔梅山七圣、真武大帝的座像前有龟蛇二将、文昌帝君身边有天聋地哑一般。天涯石当年可是老大,手底下是有两个马仔“元宝石”的。你可以想像一下,当年天涯石出门的时候,两个“元宝石”肯定是在他身前开道,一路高喊,“刻章、办证,刻章、办证,刻章、办证……”那家伙,真的是雕堡了。
但是天涯石不当老大已经好多年,两个马仔“元宝石”早就不知所踪了。如此唯有孤身一人,坐在门卫室里,保护着天涯石小学的安全。
五、
其实,有这么一块石头当保安,天涯石小学的确是可以很安全的。毕竟天涯石是当过老大的人。不信你看,据说文革时,天涯石作为迷信物受到冲击,造反派要将它连根拔掉。在挖了几天之后,天涯石依然难见其根。无奈,挖掘者只好让它三分,不再较劲。
天涯石这种连挖几天难见其根的情况,也出现在古人的记述之中,宋朱秉器《漫记》中,说天涯石在“蜀城东隅,高二丈,厚仅半尺,瘗根土中,曳之皆摇摇可引,撼之则根不可穷。”也就是说,天涯石那是相当的神奇的,你轻轻的推它,好像这石头就是立在土上一样,但是如果想要用力将其推倒的话,却会发现石头深深地植根于泥土之中,似乎其在土下的部分是没有尽头的。
和支机石一样,天涯石都面临时一个同样的问题,那就是身份来历问题:成都平原不产这样的大石,天涯石从何而来?为何根基如此之深,以至于连挖几天不见根本?
对于天涯石的来历,在民间流传有有众多版本,一般来说,只要是江湖上有声望的人物,关于他的传说总是众多的,就像草地马和小月月一样。
关于天涯石的来历,一种说法是,同样在longlong ago 的时候,女娲补天工作正进行了得如火如荼,却不慎将一块石头从天顶落下,落在了成都,看到这种说法,我终于明白当年拍摄红楼梦的时候,宝二爷的演员为何会出自成都了,那是有历史依据的呀;另一种说法则是这块石头是玉帝老儿宫殿围栏上落下的。看到这种传说,我不由得会心一笑,看来豆腐渣工程,并不仅仅是凡间才有,天上也有呀。
这两个传说,不管那一种版本,天涯石都是天下掉下来的——和支机石一样,看来成都对天上掉下的石头充满了吸引力,所以天下掉下的石头,总是落在成都城区。
也许是考虑到传说的因素,一些人认为天涯石和支机石一样,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但不是哪个神仙的石头,而是一块陨石,因此才会有“天涯石”之名。
“天涯石”是陨石的说法,或许从古书中的一些记载相互映证。《蓍久传》对天涯石曾如此描述:“人坐其上,则脚肿不能行,至今不敢践履及坐。”也就是说,人要是敢坐在天涯石上,脚就会变肿,变得不能行走,所以没有人敢坐用脚去踩、踢天涯石,更不用说坐到上面了。从这一记述来看,天涯石似乎包含有一种非凡的神秘力量,而这种力量极可能是放射性能量。拥有此种能量的,也许就是陨石了。
看到这里,我终于明白天涯石的两个小马仔为何消失了,敢情是每天对着辐射源,影响了身心健康,最后只好逃走了。
天涯石的神异之处,还不仅于此,据《四川通志》记载天涯石“在府河之西岸,其石入地不知几许,高六尺余,周围五尺余。若有掘之者,有风雷之异。”该记述的最后一句正是关键,说明天涯石像支机石一样,都是不好惹的爷们,谁敢挖它,立即风起云涌、雷声大作,似乎天地变色,大祸临头。这样看来,天涯石恐怕还不仅是陨石这么简单?那么她到底是什么呢?
我就不告诉你。
六、石笋
好了,童鞋们、小盆友们,又是一天振奋精神的时候到了。现在大家跟着我一起,如自由女神一般,右手竖起中指,高高举起,直插云宵,同时高喊:努力、奋斗,让我们在成都这个充满奇迹的地方,实现自己的理想。
   怎么样,你有没有感觉到自己四周气场剧变,你浑身上下散发出一股王八之气,如果是的话,那么你就继续努力吧,相信在成都这个充满奇迹的地方,只要我们肯坚持,我们肯努力,就一定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当然,如果你发现你的气场过于强烈,身边的人都离你远远的,个别体质弱的已经晕倒在地,大部分还在强自支撑,但也不得不用手捂住口鼻,那一定是你早上吃红苕、胡豆吃多了,导致体内某种气体旺盛,逸出了体外。
   好在,我们马上就在一起停止呼息,请出我们的第三、第四组石头?
看到这里,有人要问,第三、第四一起出现?这个场景怎么这么熟悉。于是有人要高喊,作者,你抄袭《葫芦兄弟》。那里面的老三、老四就是同时出现的。
对于这种质疑,我会甩出一根华丽的中指,不允理会。因为这第三、第四块石头存在的时候,葫芦兄弟还没出生呢。
好了,有请第三、第四块石头。掌声在哪里?
这是位于城西的两块石头
夏天一下雨,其周边会出细小珠子
同时出现的还有深不可测的水凼凼
围绕这两块石头 有一个神秘而诡异的传说
要想搞清楚天涯石、支矶石的神秘之处,就必须从另外两块石头说起,这两块石头就是石笋。
杜光庭《石笋记》记载说,成都子城西曰兴义门……有石二株,挺然耸峭,高丈余,围八九尺。就是说石笋在成都城西,有两根,高高的耸立在那里,有一丈多高,周长有八九尺。而《九家集注杜诗》卷七《石笋行》注云:石笋在西门外仅百五十步,二株双蹲,一南一北,北笋长一丈六尺,围极于九尺五寸;南笋长一丈三尺,围极于一丈二尺。南笋盖公孙述时折,故长不逮北笋。以上这段话,反正就是说有两根石笋,一南一北,并排立着。南边的石笋在西汉末年、东汉初年公孙述占据成都称帝的时候,曾经折断过。所以,南边的石笋比北边的低。曾有学者指出,石笋约在现在成都少城东门街之西南,现在成都西边的石笋街就是因石笋而得名。
之所以我费这么大劲在说石笋在什么地方,石笋的样子,这是因为与天涯石、支机石现在还存在不同,石笋从史书记载来看,曾有6根,至少在周代就出现了,后来逐步减少,到了唐代的时候,就只剩下两根了,北宋时还可见到,但到南宋时石笋断裂,之后就消失了。有专家说,近代在成都石笋街与西校场街民居水井内,还可以看可以看到石笋仅存根部。但我未尝亲见,所以不到下判断。
石笋是如何消失的呢?一般来说,无外乎是日久天长,风吹日晒的,加上时不时有人没事干去敲上几下,渐渐地就没有了。但是因为这是石笋,所以关于他的消失原因,我想到鲁迅先生的一篇文章。鲁迅先生在一篇文章中骂一些有考据癖、且胡乱考据的人时,曾这样举例说,某人考据出来,中国人喜欢吃竹笋,是因为竹子的挺然翘然,正是男性的某些象征(对此旗杆和桅杆表示淡定)。这一考据结果,颇有今日的砖家之风,可见我们现在骂砖家是不对的,砖家们也是在效法前辈而已。只是这一考据结果为石笋的去向凭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石笋是否因为其“挺然耸峭”而被人吃了的呢,有可能,相当有可能啊。法国小说家拉柏雷在《巨人传》中,写了这样一个民族,此族的男子,腿间之物甚大甚长,一般来说,根本不需要另外准备腰带,而他们这个民族的男子出海的时候,其帆船根本无需桅杆,也可扬帆起航(对此,桅杆再次表示淡定,旗杆表示附议,晾衣杆表示不可思议)。虽然古代的人没有看过的《巨人传》,但是无论男女,对拉伯雷在书中所说的这个民族都是心向往之,因此,既然吃竹笋是因为竹子的挺然翘然,那就石笋肯定也会因此被吃。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看法,关于石笋的消失,历史学家童恩正在其科幻小说中有一种更好的解释,稍后再表。
我们还是继续说石笋吧,如果你们想要对石笋有个大概的印象,可以到合江亭旁的思蜀园去看看。这个思蜀园与合江亭隔路相望,是成都市府南河整治工程中修建的一座游园之一,在该游园内还摆放着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获得联合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等国际大奖的奖牌(上个世纪90年代实施的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是不仅极大的改善了成都市的人居环境,而且为成都市赢得了系列国际大奖,可以说那是现代成都首次登上国际舞台的开端)。




这个思蜀园,目前连着爱情斑马线,每到周末就有一对对的新人在那里拍照。在这思蜀园中,大家可以看到有六根不规则的石柱,这些石柱上有水喷出,形成思蜀园的喷泉景观。如果你认真看思蜀源的介绍的话,就会发现,这些石柱就是当年思蜀园的设计者根据史书记载中的石笋设计的。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事情是经不起像我这种思想肮脏、且有考据癖的的人推敲的。例如上文所说的到合江亭及思蜀园拍照的新人们,原本是取两江合流的美好寓意在合江亭拍照,然后到景色较好的思蜀园合影,但是经过我这么考据,整个味道就变了。我可以得出这样一个考据结论,到思蜀园合影,是远古生殖崇拜观念的残留,是为了通过在石笋前的拍照,祈求获得男性更加“挺然耸峭”。所以说像这种考据就他妈就是胡扯,我太阳。
另外,说到新人结婚拍照总爱去合江亭一事,我不得不对另外一个地方抱不平,这个地方就是成都市沙河八景中的东篱翠湖公园内的凤凰台。这个凤凰台可以说是较之合江亭远远胜出了。因为新人在结婚当日于合江亭及其附近留影无非一是取其两江合流的寓意,二是取其景色较好。而凤凰台在这两点上都远胜于合江亭。也许很多人会不以为然,那就让我来好好的告诉你们吧。先说寓意,这凤凰台所处的位置,也正是成都两江合流之处,与合江亭位于府河与南河交汇处不同,凤凰台位于府河与南河汇流之后的锦江下游的锦江与沙河交汇处,也即是位于成都市的母亲河与生命河的交汇处,其寓意自然远胜于合江亭。再说景色,凤凰台所处的东篱翠湖公园是沙河综合整治工程中沙河八景的最后一景,公园内繁花似景,绿树成荫,沙河从公园内穿过,河道两岸的条条小道曲径通幽,最终到达凤凰台下的台阶。倘若新人顺着台阶缓步向上,便慢慢地来到了开阔的平台之上,放眼望去,四处绿柳成荫,近处沙河与锦江合流一处,奔腾流向远方。这种景致,自然非地势并不开阔的合江亭及其旁边的思蜀完可比。








然而这个地方关注的人并不多,就如我前面所说的那几块石头一般。我所要做的,就是让更多人了解这个地方及那几块石头。
七、
话题重新回到石笋吧。
关于石笋的传奇之处的记载,在各种古书之中俯拾皆是。我稍微总结了一下,主要有三点。
一是像《成都记》一书中记载的那样,每当雨后,在石笋的附近,就会出现杂色的珠子,如同小米般大小(石笋之地,雨过必有小珠,或青黄如粟。)相同的记载也出现在《酉阳杂俎续集》中。对于这一现象,长期以来人们争论不休。客居成都的杜甫曾经写过一首名为《石笋行》的诗:君不见益州城西门,陌上石笋双高蹲。……雨多往往得瑟瑟,此事恍惚难明论。恐是昔时卿相冢,立石为表今仍存。……在这里,我解释一下,所谓的瑟瑟,据后人研究,是古代波斯宝石的名称,是示格南语或阿拉伯语的汉语音译。杜甫在这首诗中认为,石笋附近在雨后之所以会出现瑟瑟,主要是因为这里恐怕是古代的士大父的墓地所在,而石笋正是墓地的墓表石(恐是昔时卿相冢,立石为表今仍存),因为是墓葬所在地,自然有不少陪葬之物,这瑟瑟就是陪葬之物。平日里见不到,一到雨后,被雨水一冲,就从泥土里显现出来了。老杜的这种说法,在后代得到不少人的支持。现代有学者认为,这一说法基本上是符合事实的。因为,《华阳国志》卷三《蜀志》曾提及成都石笋,文中称:“时蜀有五丁力士,能移山,举万钧。每王薨,辄立大石,长三丈,重千均,为墓志,今石笋是也,号曰笋里。”
另外一种传播较广的说法是宋人吴曾提出的。吴曾指出,蜀王开明氏造七宝楼,以真珠结成帘。汉成帝时,成都遭遇火灾,数千户有家的房子被烧毁,其中就包括了七宝楼。然而七宝楼虽然烧毁,但是直至宋代,人们还往往在七宝楼的原址处拾得真珠(也就是杜甫所就的瑟瑟),而这七宝楼就在石笋附近,或者说石笋就是七宝楼的楼基。
赵清献的《蜀郡故事》则有另外一种类似的说法,但却比较扯蛋的说法了,说是石笋在成都西门外,据说是真珠楼基。以前有胡人,在此建立大秦寺(大秦是中国古代对罗马帝国的称呼,那这胡人想来应该是欧洲人了)。这大秦寺那是相当的繁华,门楼十间,皆以真珠为帘,后来这楼损毁了,但是基脚也就是石笋还在。由于其门帘与楼一起毁掉,所以人们在雨后,还可以从这里拾到真珠。
我之所以说这个说法扯蛋,那是因为这大秦寺完全是一种关公战秦琼的东西。因为这大秦寺虽然名为大秦寺,是汉代对罗马帝国的称呼,但其门楼十间,皆以真珠为帘的做法明显带有唐代传奇小说中大食国胡人(即阿拉伯帝国的商人)的做派,钱多得像狗屎一样,生活奢华得让中土的商人们羡慕嫉妒恨。很显然,这大秦寺混合了汉代的大秦之名,和唐代的大食国胡人的做派,要么是记述的错误,要么就是子虚乌有的东西。同时,这大秦寺的建立年代也存在问题,石笋相传周代即已存在,而大秦寺即便建立再早,那也在汉代了,自然不可能以原就存在的石笋为楼基。
所以石笋附近雨后出现小珠子一事,以杜甫的说法较为靠谱一点。但是杜甫的说法却无法解释石笋的第二个诡异之处。那就是夏天的雨后,在石笋附近会出现充满积水,深不见底的小洞。
根据《成都记》的记载,石笋附近每年六月夏天大雨之后,附近地面往往会下陷成为一个积满了水的洞,用竹子探进洞内,想要测出洞的深度,竹子却无法触及洞底。用绳子拴上石头投入洞中,却是无论如何放绳子,也到达不到洞的底部,仿佛无穷无尽一般。但是过了三五天,这洞又会忽然不见。嘉祐年春天,有牛车经过石笋附近,车轮碾到地面,忽然陷入地下,人们去测量这个突然形成的洞穴,发现这依然是一个深不见底的洞。(原文:石笋二三尺,每夏六月大雨,往往陷作土穴,泓水湛然。以竹测之,深不可及。以绳系石而投其下,愈投而愈无穷。凡三五日,忽然不见。嘉祐春,牛车碾地,忽陷,亦测而不能达。)
对于这种神异的情况,《成都记》的解释是成都人都觉得石笋的这一特点很是怪异,因此就有了海眼之说(原文:父老甚异,故有海眼之说)。或许大家会不明白,何以又突然冒出一个海眼来呢,在这里,我解释一下,什么是海眼。海眼通俗而言,就像泉眼一样。泉眼是地下的泉水通到地面上的出口,海眼则是海洋中的海水通入地面的一个通道。对于海眼与石笋,《风俗记》一书是这么说的:成都城西的石笋,是天地之堆砌而成,用来以镇海眼的,一旦动这些石笋,则必将有大洪水发生(原文:我州之西,有石笋焉,天地之堆,以镇海眼,动则洪涛大滥),而故老相传,这洪水将使成都成为一片泽国。
    当初看到这一记述的时候,我本想一笑置之,因为成都作为一个内陆平原城市,无论从哪个方向来看,距离海洋都是十万八千里。虽然也曾有个青海距离成都不是太远,但那只是挂了个海的名字而已,跟实际的海,毫无关系。没有海,又怎么会有海眼的传说呢,这不是处女买淫、自行车污染赛汽车一样扯蛋吗?
但是这种看似扯蛋的说法在成都不止一例,不仅石笋有其下有海眼,若触动石笋,海水便会从海眼中冲出来,毁灭整个成都的传说,五块石(原在成都南郊公园,现已不存)、天涯石也有相类似的说法,并见诸书籍。如《古今图书集成·坤舆典》卷14记载五城石时就说:成都城南万里桥西边,有五块石头叠在一起,高一丈多,周长则有两丈多。相传这石头下面有海眼,过去曾经有人搬动石头,顿时风雨大作(府城治南万里桥之西,有五石相叠,高一丈余,围倍之。相传下有海眼,昔人尝起其石,风雨暴作)。联系到天涯石、支机石的一旦有人掘其根本,就会风雷异动的说法,不由得也让人也想到海眼之说。因为虽然关于此二石的记载没有明确提及海眼,但是风雷异动,显然也是洪水将发的征兆。
除了这些石头与海眼相关外,成都另有一些地方还与海眼有关。据说成都大慈寺内的一尊佛像之下就是海眼,夜深人静的时候,将耳朵贴在佛像之上,可以听到地底下的海浪声。而成都城区东门大桥的河床之下也有海眼,彭州天彭镇塔子坝也相传有海眼。
不仅成都有海眼的传说,而且有海眼是如何形成的传说。这个传说是这样的。相传在远古的时候,成都所在的区域是一片汪洋,人称西海。在这西海周边生活的人们,因为海洋的阻隔,生活极其不便,于是居民就哀求上天,给他们一片较好的陆地。到得后来,有一位神仙大发慈悲,便将香炉中的炉灰洒下,顿时将整个西海填平成了一块陆地。但是由于香灰不够,还有一些地方没有填到,就成了海眼,那海水从海眼中源源不断地涌出,眼见就要将成都重新淹没。成都人便从四处找来了一些巨石、佛像填在海眼之上,但还有一处地方无法填上,于是大家只好去求神仙帮忙。那位神仙就指派一只乌龟去填塞那个海眼,但是乌龟却并不愿意,神仙只好对它说:‘你只要将海眼堵上一个晚上,到打四更的时候,便可以离开。’乌龟一听如此,便去填塞了海眼。而神仙转头就吩咐成都人从那以后打更时,不打四更。这样一来,那乌龟永远听不到四更响,只好一直塞着海眼,至今都在还成都东门大桥那桥下呆着呢。
说到这只龟,我就要再摆一摆成都与龟相关的故事。首先是龟化城的故事。成都的别名中,龟化城是最早出现的一个。话说,战国时期,秦国顺着金牛道攻入蜀国,灭掉了古代开明王朝的最后一代君主,将蜀地纳入了秦国的版图。当时,秦国正打算东出函谷关消灭齐楚韩魏赵燕,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蜀国自然成为秦国统一中原的粮食供给基地,更被秦国视为从水路东出灭六国的战略要地。因此,秦国对蜀地的安定极为重视。但是蜀人的反抗让秦人决定派重兵驻守蜀地,且在蜀地修建成都城、临邛城等城市,并迁关中富户十万户入蜀。当时的成都作为古蜀国的首都已经数百年历史,城市已经很繁荣了,但是负责建造成都城的秦国官员张仪,对按照蜀地标准建设的成都城并不满意,所以他打算在成都修建一座北方的城市。但是筑城工作开始之后,他纠结了,相当的纠结。因为他纵横天下,见过建成不久,就整幢躺下的楼倒倒,开通两天就垮掉的高速公路,还未通车就因质量而拆掉的大桥等等豆腐渣工程,但是他亲自指挥修建的成都城,连豆腐渣都算不上,只能算是豆腐脑,因为这成都的城墙,每筑到一半,就垮了。虽然史书上没有相应的记载,但是我们可以想像,张仪一定严查了筑城之事,内中任何一个贪污了一个半个铜子的人都被拖出去砍了头,也不知杀了多少人,反复修了多少次,那成都城依然是                                                                        


分享到:  AA AA AA AA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QQ|俨唐古瓷馆|弹弹123|手机版|四川省大图环境艺术工程有限公司  蜀ICP备14005276号-1 蜀ICP备14005276号

GMT+8, 2024-4-20 13:54

Copyright © 2014 大图水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